人物傳奇 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席于常海

于常海教授較早前東周刊訪問

為推動香港科研邁向國際創科中心願景,政府斥資過百億元於科學園成立兩個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分別聚焦生物醫療、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

作為生物科技學家及香港生物科技協會〔HKBIO〕主席于常海教授,除了硏發生物技術外,也是科技創新界選委。于教授積極參與推動香港創科工作,現正籌辦首個香港國際生物科技展〔BIOHK〕,將邀請各地頂尖科學家、初創企業及投資者來臨「比拚」。儘管,籌辦展會困難重重,于教授期盼盡快「疫」過天晴,並提及:「香港具有優秀生物科研研發的成果,只是欠缺宣傳,藉著這個香港國際生物科技展〔BIOHK〕,向全世界展示香港生物科技有重大成就的好機會。」

這個展會是前所未有的香港國際生物科技展,于常海教授主要為了推動香港與內地生物科技的建設及連繫,同時能夠推展到全世界。于教授表示: 「【十四五】規劃提及要建立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國家了解到香港具有獨特的優勢條件,科研技術、優秀大學專才、國家重點實驗室、優質科技園,以及創科的數碼港等,現有突破性的生物科硏項目進行中,認為正是黃金時機,藉著香港在國際城市地位的優勢,加上已建立大灣區的中下游生物科技產業鏈,讓香港生物科技在亞洲領域走向國際化。

在四年前,于常海教授已邀請全球頂尖科學家出席及大力支持這次首辨的香港國際生物科技展,開始籌備期間,由於疫情持續反覆及配合相關防疫措施的影響下,一再延至2022年舉行,但他展望首屆的展會將在內地與香港,以及大部份海外的國家逐漸恢復通關,明年將會安全情況下舉行。

他透露這次展會將以「萬花筒」作主題,引述生物科技是千變萬化。一般人對生物科技的認知,只包含製药,醫療及大健康,所以增添活動的元素,豐富內容有最新抗癌科技、抗衰老、中藥現代化、神經科學、區塊鏈、三維技術打印、海洋生物科技等等不同範疇,亦給予年輕人分享如何参與生物科技作為事業。此外,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帶出訊號不只是醫療事件,而是整體生物科技跟自然界的大鬥法。因此,成為展會焦點議題,展會召集國際專家舉行專題會議,檢討這次及探討未來存在的新病毒,全球如何應對方案,避免變成大流行性病毒。會議另設專題,硏討如何令癌症成為「普通病」,能夠早檢查及早治療,可變成普通病。

于常海教授除了努力硏發創新的疾病檢測技術外,出心出力為香港成立香港生物科技協會外,更為香港創辦首個大型國際性的展會,致力為本地發展、培育及推動生物科技學科專業化與制度化,在業界創造美好的科創環境及氣氛,喚起更多人知道香港生物科技界也有很多科研的人才和技術。

從于教授略透露正在進行首個研究「生物雷達BioRadar 」,在檢測肺炎、癌症、血液和指導治療上的功能。據他所說: 生物雷達作用,就以上戰場打仗一樣,必須用它偵測一樣,視為有靈敏的雷達,就能打贏一場仗。談到生物科技風近年熱吹,沾上這四個字在股票上,于教授就此感嘆:「當大家想到「搵快錢」就抄襲產品,只會將辛苦經營的科技環境變成炒股工具,但中國及亞洲能在國際生物科技界取得地位,最需要的是有原創產品。所以我們科學家需要有自信及原創思維,不能夠別人做我又做,更不能夠在開發產品時聲勢浩大而實際行動不足,否則對我們科學家努力創造的生物科技發展環境,做成不良影響及風氣!」

筆者描術于教授確是專家,在修讀博士學位時已開始籌辦國際生命科學會議,至今在史丹福大學、美洲、歐洲、上海、北京等各地曾舉辦過五十多個會議。舉辦會議眾人的眼中示為生財工具,但于教授卻不同看法,亦比喻這次香港國際生物科技展〔BIOHK2022〕為一個集合商業、投資、學術、科學及科技的「武林大會」,讓官(方)、產(業)、學(術)、硏(發)、投(資)、用(家)來聚一堂,在交流中將會擦出火花。

Source: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106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