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生命健康产业深受各地政府、企业和资本市场重视。站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风口,致力于发展该产业的香港,正乘势而起,释放蓬勃的发展潜能。
香港特区政府于2022年《施政报告》和《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中表明将大力发展生命健康科技。数据显示,2020年生命健康产业全球集资额达709亿美元;而香港的医疗卫生开支于1990年至2020年期间以平均5.6%的年率上升。在内地,2020年医疗相关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比率也达到7.1%。纵观全球,生命健康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下称“生产力局”)与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公布了《香港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下称“研究”)。该研究共访问了330家企业,其中香港企业273家,其他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本研究中“大湾区”皆指“除香港以外的其他大湾区城市”)57家。(如欲查看研究原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接下来,通过研究中的有关数据,一起来看看香港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吧~
产业分布
数据显示,香港生命健康产业主要分布于药物和材料、医疗和诊断设备、中药及保健食品;而其他大湾区企业则集中在医疗和诊断设备、药物和材料及基因和干细胞。
业务性质
香港生命健康企业的业务包含生产,其中有自有品牌生产(OBM)、原设计生产(ODM)或代工生产(OEM)。
受访的香港企业虽然只有百分之三与“基因和干细胞”相关,可是此类别的企业从事研究的比例最高,可见“基因和干细胞”在香港的发展属于萌芽阶段,但市场和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潜力十分巨大,有待开发及大力发展。香港企业中从事研究比例最高的类别还包括“人工智能医疗”。另外,从事生产比例最高的类别是“中药”。香港的中医药根基深厚,在传承的同时不乏创新。
年度总营业额
产值方面,20%的香港企业实现年度总营业额高于1千万美元,达到这一规模比例最高的类别为基因和干细胞,可见这一产业发展潜力强劲,产业规模有望大幅扩大。37%的其他大湾区企业实现年度总营业额高于1千万美元,达到这一规模比例最高的类别为中药。值得一提的是,生命健康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但高回报的特色。一旦产品成功研发并推出市场,就能得到较高的利润回报。
人员/用地
人员规模方面,75%香港企业不超过50人,属于中小型企业。员工人数相对其他大湾区受访企业较少。这可能是由于香港部分本地的生命健康产业企业以研发为主并以香港作为研发基地,因此员工数目相对较少。
用地方面,在港有研发实验室的香港企业中,超过六成的企业实验室面积在1,000平方尺以内;在港有试产线的香港企业中,近六成的企业试产线面积在1,000平方尺以内;在港有生产线的香港企业中,超过八成的企业生产线面积在10,000平方尺以内。就香港目前的生命健康企业规模来看,小型的厂房(少于10,000平方尺)能满足当前的需求。
在港投资
受访的香港企业和其他大湾区企业均表明他们有意在港投资的决心。当中有意投资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占比最高。
其他大湾区企业在港投资五大考虑因素中,一致看好香港其中四项表现,依次为:营商环境、拓展海外市场的便利性、政府支援及行业相关优惠政策、本地临床数据获其他国家认可,充分反映香港国际竞争力倍受认可,对海外企业极具吸引力。这四项因素以外,营运成本高是令不少企业关注的主要因素。
未来一年最需要的五类人才
研究发现,香港生命健康产业在科技成果商品化方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为缺乏多元人才。受访的香港企业和其他大湾区企业表示,未来一年最需要的五类人才为市场学、资讯科技/统计学/数据分析、产品检测及认证、企业管理及制造/工业工程。当中,需要制造/工业工程人才的香港企业中有超过60%认为香港本地市场人才供应不足。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相信您一定对香港生命健康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吧!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和联系将更加密切。作为正在建设“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的香港,其优势何在?又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实现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互补呢?本次研究也给出了相应答案。
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香港势在必行
不信你瞧↓
- 拥有16所InnoHK联合研发中心
- 拥有10所与生命健康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是生物科技企业在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融资中心
- 拥有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承认的临床试验基地:香港的临床测试数据可同时获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等药物监管机构认可作药物注册用途
- 有“北部都会区”新田科技城计划支持
- 在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设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
生产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先生也表示:“目前香港生命健康企业科研投入比例高、从事生产比例高、产值高、员工人数不多、用地不多,是值得大力推动的高增值产业。”在自身优势以及香港特区政府的各项积极措施加持下,香港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四大发展建议 助力香港生命健康产业
综合香港生命健康产业优势基础、业界面临的挑战及所需支持,并吸纳产、学、研各界专家的分析与卓见,本次研究对香港发展生命健康科技产业提出了四大建议:
- 集中发展医疗和诊断设备、中药及保健食品三大优势产业
- 加速发展基因和干细胞新兴产业
- 培育Bio+多元人才
- 加大内地与香港制度互通
就上述四项建议,研究提出七项举措,以进一步落实并大力推动香港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举措一
吸引龙头企业落户香港
大型龙头企业作为行业标杆,进驻香港的同时也将带来优质人才、技术的革新、为香港创造大量的工作机会。此外,“龙头企业”也会吸引及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进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可参考新加坡的经验,从税务优惠以及人才供应着手,以实现吸引更多外资科技公司到港落户目标。
举措二
“香港制造”品牌优势引领内地企业“走出去”
可以充分发挥“香港制造”独特的品牌优势,吸引优秀的、有潜质成为独角兽企业的初创企业在香港发展。内地企业可通过在香港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取得国际市场资讯,利用香港为跳板,走向国际市场。
举措三
加强宣传18A吸引海外资金及具潜力初创企业来港
加强对香港交易所《上市规则》第18A章的宣传,吸引有潜力的科研项目或初创公司到香港融资和发展业务。这些企业进驻香港也能为香港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技术和专业人才,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该产业的发展。
举措四
院校考虑増设跨学科课程培育多元人才
为满足业界对跨学科人才(即Bio+多元人才)的殷切需求,研究建议香港各大高校可参考本次调研的数据及结果,设立更多跨学科课程,例如企业管理、市场推广销售、检测认证等,为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做更好的准备,也为业界培养多元人才。
举措五
鼓励企业提供毕业生实习机会及善用政府资助培训在职人才
研究鼓励企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例如生产力局的夏季与冬季“实习计划”,可为大学生缔造职场实战机会,帮助香港培育Bio+多元人才;建议各培训机构为生命健康产业从业人员定制合适的在职培训课程(如市场学、信息科技、统计学等);要善用政府资助培训在职人才。
举措六
建立香港与内地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直接对话与沟通机制,增设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承认的临床试验基地,争取与内地其他方面制度互通
香港特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与其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地方政府建立直接对话机制;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在现有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将更多香港医疗机构纳入内地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名单,使其临床试验数据可用于在内地申请药物注册;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扩大“港澳药械通”的实施范围,包括扩大适用的药物和医疗仪器目录,并逐步扩展有关安排至其他大湾区和更多内地城市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内地与香港制度互通,让药物、医疗器材、专利及临床数据能够互认,科研样本、实验试剂、遗传资源能够互通。
举措七
加快基建及配套建设
香港特区政府在2022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将为生命健康产业提供更多硬件配套,包括港深创科园的建造工程、「北部都会区」新田科技城及「InnoLife Healthtech Hub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等。
香港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优势尽显,这其中不乏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大力支持。生产力局就是其中一员,通过以下积极措施,全方位为生命健康企业和人才提供支援,以加强技能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 致力于推动工业4.0智能生产技术,提质降本减用地;
- 协助香港本地发展高增值产业及产业链;
- 为在职人才提供培训实战机会;
- 提供测试及认证支援服务。
话不多说,来看看生产力局是如何帮助先进药业制造延续传统特色吧?
1.保心安
中成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GMP)生产商
为了迎合时代的转变和提升竞争力,传统工业亦需要运用新技术及智能生产为产业升级,在保留其传统品牌价值的同时,也在市场突围而出。生产力局协助获得GMP认证的香港百年本地中成药厂——保心安药厂,设计和安装了全自动智慧包装设备。可以满足复杂和严格的中药产品包装要求,把玻璃瓶外的说明书包装得均匀贴合,改善产品包装质量。包装效率大幅增加,解决了人手不足问题,更有效地调配资源。
2.位元堂
中成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GMP)生产商
除了保心安,生产力局还协助了香港本地另一家GMP认证的中成药⽣产商——位元堂药厂有限公司(位元堂)设计和建立中成药⾃动包装系统。这个系统结合了智能机器⼈、机器视觉系统、机械结构和控制软件等技术,可以满⾜复杂和严格的中药产品包装要求。
通过建立智能⾃动化产品包装⽣产系统,位元堂的包装效率增加六倍,还减少了九成⼈⼿需求,可以调配他们去处理其他⼯作。系统亦有效提升产品包装质量及稳固度,同时提供实时数据帮助位元堂提升⽣产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并且确保产品符合GMP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瞄准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香港正利用这方面的优势,不断加大对生命健康的基础研究、科研以及企业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并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让我们共同期待香港生命健康产业交出下一张更加绚丽的成绩单吧!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HKPC】公众号
一键Get科技行业最新资讯
帮助企业获得一流技术支持
来源:华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