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UTLER, Bruce

布魯斯·比尤特勒教授, 醫學博士

  • 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獎者
  • 宿主防御遺傳研究中心主任

醫學博士布魯斯·比尤特勒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受體家族,它們使哺乳動物能夠感知感染的發生,從而引發強大的炎症反應。因為這項研究,他獲得了 2011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比尤特勒於 1976 年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獲得學士學位,並於 1981 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在德州大學西南醫學院居住兩年後,他成為博士後研究員,然後成為洛克菲勒大學助理教授(1983-1986),在那裡他分離出了小鼠腫瘤壞死因子(TNF),並且是第一個認識到 TNF 是炎症反應關鍵執行者的人。 1986 年,他作為 HHMI 研究員回到達拉斯,設計了 TNF 重組抑製劑,廣泛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其他炎症性疾病。他還使用 TNF 作為生物學終點來識別細菌脂多醣 (LPS) 的受體。他通過定位克隆小鼠的 Lps 突變來實現這一目標,已知這種突變可以阻止對 LPS 的所有生物反應,包括 TNF 的產生。因此,他得出結論,Toll 樣受體 4 (TLR4) 是 LPS 受體的信號傳導核心,並提出其他 TLR 也可能識別感染的保守分子特徵。

比尤特勒於 2000 年轉到斯克里普斯研究所,開發了世界上最大的小鼠誘變程序,並應用正向遺傳方法來破譯由 TLR 激活的信號通路。 他還發現了許多其他在免疫反應中具有非冗餘功能的分子。 2011 年,他回到德克薩斯大學西南分校,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立即識別導致定量和定性表型的突變。 這使得免疫系統的許多新成分得以快速發現。

比尤特勒目前是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宿主防禦遺傳學中心的董事教授兼主任。 他還擔任雷蒙德和埃倫·威利癌症研究傑出主席,以紀念拉弗恩和老雷蒙德·威利。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他的工作獲得了邵逸夫獎(2011 年)、奧爾巴尼醫學中心醫學獎和 生物醫學研究(2009年)、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和醫學研究所(2008年)、弗雷德里克·B·邦獎(2008年)、巴爾贊獎(2007年)、查爾斯-利奧波德-邁耶大獎(2006年)、 威廉·B·科利獎(2005 年)、羅伯特·科赫獎(2004 年)以及其他榮譽。